技术博客 > 正文

全栈云未来发展趋势及四大挑战

2023-11-10

云计算和 5G、AI 技术的紧密融合, 正在快速改变各行各业产业格局, 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企业需要一种全新的云基础架构, 透明整合任何一种资源, 保证工作负载的动态迁移, 从而帮助企业释放数据潜力, 提高新型全要素生产率, 为持续的业务创新升级奠定基础。。全栈云基础架构,通过跨多云、核心和边缘架构的统一智能监控管理,让企业在全栈云层上简单、快捷地支撑应用开发交付,快速整合和释放多云 / 边缘计算资源。

5G+云+AI推动企业基于全栈云架构搭建创新平台

数据显示未来两年,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以及区块链成为中国企业业务战略重点, 新应用(数据分析、AI、IoT、区块链、移动等) 和新场景(边缘计算、智慧 / 平安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行业云和政务云等) 以及多样化的商业模式, 促使企业用户对新一代云计算的需求从 2018 年的 14.7% 上升到 2020 年的 30.2%。在打造创新平台的大战略下, 企业级用户针对不同业务需求, 灵活整合云资源将成为常态。约 70% 的中国企业级用户在 2020 年会通过云升级, 部署新一代云计算, 透明整合各种云资源支撑业务出海发展, 支撑 IoT 和 AI 业务升级。

云服务提供商一直说全栈云服务到底是什么?

图1 企业级用户云计算升级趋势

就人工智能、物联网和 5G 技术发展和应用普及的角度看, 中国企业引领全球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图 2), 双模 IT(58%) 和大数据(35.8%) 应用场景基于自建数据中心。56% 企业选择云计算(公有云 26.6%, 混合云 29.4%) 部署人工智能, 58.3% 的企业选择云计算(公有云32.4%, 混合云 25.9%) 部署物联网。

云服务提供商一直说全栈云服务到底是什么?

图2 企业级用户在面对不同应用时的部署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间的融合效应渐显, “5G+ 云 +AI”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进一步增强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互动, 加速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融合, 构建创新平台。打造数字化创新平台快速成为企业发展核心战略。一方面,创新平台要保证企业级部署管理一致性、业务可靠性, 还要支撑企业从传统 IT 通过软件定义, 实现私有云和不同公有云的智能透明管理, 以及跨各种资源的数据管理。同时, 全球业务合规对企业云计算的应用提出新的挑战, 推动云计算向全栈云演进。

企业构建创新全栈云平台面对的挑战

企业基于全栈云基础架构打造创新平台, 不仅为跨多云的技术融合和业务升级提供了支撑, 保证了各种核心应用的业务稳定安全性、企业级一致性和业务合规, 同时, 通过跨核心和多云、边缘负载动态双向迁移和资源智能透明管理, 保证了万物互联和区块链的业务升级能力。

在打造全栈云创新平台战略布局过程中, 企业云用户聚焦点不再是“用不用云, 用什么云,用谁的云” , 而是如何有效整合任意优质资源实现服务创新, 智能跨多云监控管理, 避免“云蔓延”导致的高开支, 以及确保多云环境全球业务合规。中桥调研咨询对中国企业级用户 CIO 深访结果显示, 基于全栈云实现跨多云打造创新平台过程中, 在架构层, 企业级用户普遍遇到的挑战包括:

云服务提供商一直说全栈云服务到底是什么?

图3 中国企业打造创新平台遇到的典型挑战

云计算平滑转型升级的挑战:

(1)开源无法满足核心系统所需的企业级要求。基于 OpenStack 构建系统或云计算对开发和运维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 ,OpenStack 与其他系统整合难度大、周期长、对业务响应速度慢;

(2)基于开源的超融合难以确保企业业务拓展过程的稳定性。虽然基于开源的超融合能提高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整合部署效率, 但是跨节点的资源优化能力不足, 以及负载均衡管理复杂, 导致业务快速增长过程中,IT往往很难满足企业关键业务应用对性能、可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需求;

(3)企业级从公有云向私有云、边缘迁移的新趋势等挑战。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工作负载需要跨核心、云、边缘快速迁移。针对数据孪生应用场景,云难以提供工作负载要求的低延迟,这进一步加速了企业级向边缘和私有云的迁移。

多云资源使用和管理挑战:

(1)云蔓延导致云开支失。公有云为业务管理者和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选择的灵活性, 同时也带来云“蔓延”的高昂开支;
(2)跨多云管理复杂性。企业不仅要不断熟悉不同的云服务商和平台, 同时还要对自身 IT 架构以及管理流程等很多细节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云越多,企业云平台管理越复杂, 管理效率越低。

跨多云业务创新的挑战:

(1)多云资源壁垒。多个云之间的技术和管理壁垒, 不仅带来新的“云孤岛” , 限制跨多云实现数据管理和应用部署, 同时限制了应用开发者和业务管理者通过灵活的资源选择实现协作和业务合规;

(2)企业上云和下云的相关挑战。无论是从传统 IT“上”公有云, 还是“下”公有云,整个迁移并不简单, 除了考虑应用的改造, On-premise 和云上资源负载的迁移也非常复杂, 周期长, 迁移成本高, 且迁移往往给业务的稳定性带来影响, 无法实现平滑迁移;

(3)跨多云应用交付能力和业务风险。面对工业互联网成千上万的应用跨全球多云资源的开发部署,传统“预测性”规则设定不仅开支高、利用率低, 业务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很难保证。同时, 云资源的迭代速度快, 应用生命周期负载处于高动态, 这导致企业在搭建多云云原生新架构时, 不仅分布式应用的开发部署周期漫长、风险大, 同时也难以满足数以千计的容器集群需求。

全球协作和业务合规挑战:

(1)业务合规风险。在多云部署过程中,不同的云服务商所提供的数据安全策略和功能各异,再加上各国法规遵从等综合因素。导致企业无法跨多云实现以应用为核心的资源、权限、性能的智能监控管理,以及跨多云实现业务合规集中、统一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加大出海业务合规风险。

(2)构建全球业务生态挑战。传统多云之间,不论是资源构建还是管理,都是相互“独立”的。这种非国际化的资源和技术标准,导致收购、并购或战略合作上下游之间技术和业务无法快速整合,成为出海和全球业务发展的技术瓶颈。

5G 和人工智能加速中国企业将业务战略重点从“数字化转型”向“智能化业务升级”转变。为了提高 IT 对“出海”、“创新”的响应速度和支撑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通过整合各种云资源,在降低投资和持续 IT 开支的同时,保证移动服务带来的激增流量的业务稳定,以及全球业务合规。

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全栈云让企业在全球市场灵活整合主流云资源,快速实现业务部署和创新。同时,基于全栈云架构,企业可以快速凝聚产业链优质资源,出海创新,通过收购、并购出海发展。跨多云的应用交付能力,决定着业务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虚拟机、容器集群和微服务集群开发部署应用。全栈云通过针对应用的多云资源自适配,满足大量应用开发交付对资源的需求。通过应用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和规则设置,保证跨多云的业务合规。全栈云提供企业级一致的基础架构,帮助企业级用户打造创新平台,释放数据潜力,优化平台化效应、打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售前: 400-010-0617
  • 售后: 400-696-3666
线上咨询
合作申请
微信
官方微信